3、與藍綠芯片相比,紅光芯片技術發(fā)展革新較慢,光電轉換效率還有待提高。紅光芯片要想和藍綠芯片匹配,往往要調大電流,在小間距領域,不僅導致功耗變大, 而且產品溫度更高。貴公司如何推動紅光芯片的技術革新,改變這一不利局面?
士蘭明芯總經理 江忠永:
用紅光來提升亮度這個問題,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,目前已經完全得到攻破和解決。但在紅光里面有兩種紅光:一種是正極性的,一種是反極性的。那么反極性的紅光會比正極性的紅光亮一倍,但其成本會相對較高。而藍綠芯片在成本上會比較便宜,同時亮度也還可以。在小間距里面:大家選擇芯片要小,成本要低,有很多企業(yè)都是強調了成本,卻沒有強調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。所以,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沒有去選擇高亮的紅光, 而大部分都采用正極性的紅光芯片,而目前要改變這一不利局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。
華燦光電營銷總監(jiān) 施松剛:
近兩年紅光AS芯片在亮度方面進展確實緩慢,不同于GaN外延片的亮度不斷提高,四元系紅光外延的內量子效率已經很高,缺乏提升空間。市面廠采用晶圓鍵合和襯底轉移技術制作的反極性芯片(N電極向上)雖然亮度較高,但是成本高昂貴而且在芯片尺寸小型化方面還面臨一定的VF較高問題,并不適合小間距顯示屏應用。我司的對策是提高四元紅光外延片的DBR反射效率以及采用表面粗化技術,提高外量子效率,我司小間距顯示屏紅光芯片在同尺寸在亮度比其他廠家高15%,可有效降低使用電流減少發(fā)熱。
三安光電產品策劃部經理 郭云濤:
目前針對紅光部分,在其工藝上扔持續(xù)在不斷提升亮度和設計上,而在設計開發(fā)上還是要與藍綠光芯片共同搭配來進行。
晶元寶晨副總經理 王俊博:
晶元光電的紅光產品的轉換效率跟藍光幾乎是差不多的, 在RGB顯屏上, 紅藍綠三種芯片一起使用的時候,紅光在熱態(tài)時原本光衰就會比藍光多,所以才要獨立加大電流。三種芯片達到熱態(tài)時亮度才會均勻,所以紅光要加大電流這不是芯片效率問題,是材料特性造成的差異。晶元的創(chuàng)意與革新為了客戶總是跑在最前面,AX系列與PN系列兩個技術平臺加上完整的產品線,不只提供芯片,也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,替客戶創(chuàng)造更大的附加價值。
眾所周知,晶元發(fā)表了WPE 75%的紅外線產品所達成的世界第一,還有另一個第一是晶元的紅光產品的產能(世界第一),產品表現也是世界等級的優(yōu)異,而除了RGB顯屏之外更廣泛導入車尾燈的應用, 車子對芯片的可靠度和信賴度要求應該是所有LED的應用之中最高也最嚴苛的,所以更可考證晶電紅光芯片的質量與口碑。另外,晶元擁有完整的專利布局, 1996年創(chuàng)業(yè)以來一直專心致志于紅光產品的創(chuàng)新,不斷追求卓越,能夠做到業(yè)界第一,產能也是世界第一大的程度,絕對也仰賴客戶的采用與肯定。
乾照光電總工程師 張永:
主要通過對紅光LED芯片的結構優(yōu)化設計,提升改善其制造工藝來提升紅光芯片的光電轉化效率。例如,吸收借鑒藍綠光LED芯片的一些工藝技術, 改善紅光LED芯片的電流擴展層, 增加電流阻擋層,增加電極的反光等手段從而提高LED芯片的電流擴展能力,使LED芯片發(fā)光更加均勻,同時具有更好的溫度分布,改善了散熱特性,達到進一步提升紅光LED芯片的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