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性顯示和虛擬現(xiàn)實(VR)成為今年熱點,OLED面板也成為兩者共同的選擇。
除了新品展示,這里還有一場看不見的較量,那是中韓以及日本在OLED產業(yè)上資本、技術投入的不斷增加。從CRT到LCD(液晶)的轉型期,中國八大CRT彩管廠幾乎全軍覆沒。
在即將到來的柔性顯示時代,中國OLED產業(yè)能否不再受制于人呢?
OLED市場再升溫
今年,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市場迅猛增長。3月,蘋果透露最早將于2017年在下一代iPhone手機上應用柔性OLED屏。4月,三星也稱,正在測試兩款可折疊的柔性屏手機,最快將于2016年底量產,并在明年上市。種種信息表明,柔性顯示時代正撲面而來。
京東方(BOE)在本屆展會上也推出兩款4.35英寸柔性AMOLED產品——柔性臂環(huán)和可折疊顯示屏,讓“屏幕卷曲成手鐲套在手腕,手機像餐巾紙一樣折疊放進口袋”這樣的科幻大片場景成為可能。
IHS分析師于寧寧告訴筆者,在經(jīng)歷2014年的低谷之后,全球中小AMOLED面板市場在2015年實現(xiàn)快速反彈,年度出貨量達到2.8億片,同比增長54%。其中,手機市場在整體AMOLED出貨量中的占比為92%,成為反彈的主要動能。受益于三星顯示(SDC)的中國品牌推廣策略,尤其是OPPO和vivo的加入,2015年AMOLED在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近2.6億片,同比增長48%。
“今年OPPO、vivo在渠道的銷售端增長勢如破竹,AMOLED在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將進一步加強,而三星電子在智能手機市場銷售的回暖以及華為下半年在AMOLED智能手機的布局都將對AMOLED的需求形成有利支撐,今年手機用AMOLED顯示屏出貨量有望繼續(xù)保持高速增長,并帶動整體中小OLED面板市場沖擊3.9億片新紀錄。”于寧寧說。
群智咨詢數(shù)據(jù)也顯示,2015年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中,搭載AMOLED面板的比重從上年的5%成長到13%;2016年中國市場搭載AMOLED面板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超過8800萬部,占比繼續(xù)上升至19%,華為、小米的旗艦高端機型也將導入AMOLED面板。
2016年一季度,三星顯示的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,首次在近年實現(xiàn)當季超越京東方,成為全球第一,而且三星顯示的智能手機面板全是AMOLED。“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。”群智咨詢的副總經(jīng)理李亞琴向筆者表示,AMOLED開始在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領域對LCD進行“翻盤”,盡管目前LCD仍然占據(jù)較大的市場份額。
未來,隨著VR、智能可穿戴市場的開啟,特別是在iPhone新一代手機采用柔性AMOLED屏的帶動下,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需求將迎來快速增長期,并有望在2017年起繼續(xù)取得更大的出貨規(guī)模。
中日韓較勁
這引發(fā)新一輪的OLED投資熱潮,韓國、中國、日本企業(yè)暗中較勁。
眼看LCD面板產能就要被中國大陸追上,韓國企業(yè)把未來投資的重點轉向OLED。中國企業(yè)則欲進一步擴大在超大尺寸LCD面板上的優(yōu)勢,并迅速補上OLED尤其是中小OLED的短板,日本企業(yè)也在投資上急起直追。
據(jù)奧維云網(wǎng)(AVC)顯示產業(yè)鏈事業(yè)部高級研究經(jīng)理崔吉龍介紹,三星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LCD業(yè)務虧損額達到6.7億美元;而其當季小尺寸OLED業(yè)務盈利4億多美元,市場占有率達98%,所以三星決定收縮LCD業(yè)務,擴大自己優(yōu)勢的OLED業(yè)務。
從未來三年三星顯示、LGD、京東方、華星光電中韓四大廠的投資項目看,崔吉龍推測,韓廠90%以上投資額都在OLED,三星甚至將會出售7代LCD面板工廠來收縮液晶陣線,而投資為550億人民幣擴大OLED產能,來滿足蘋果1億片/年的訂單;LGD勢必會追加在小尺寸上的投資,來搶占蘋果及中國大陸手機廠的面板市場。
中國企業(yè)不甘落后。京東方今年2月底公告,擬投資245億元主要生產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面板,預計2018年量產。中國另一家中小顯示面板主要供應商天馬今年5月也公告,將天馬武漢的6代LTPS(低溫多晶硅)TFT-LCD(液晶)面板生產線,優(yōu)化為以LTPS為驅動基板的AMOLED(有機發(fā)光二極管)面板生產線,也預計2018年投產。華星光電在武漢的T4項目,也在醞釀上馬6代OLED面板生產線。
日本企業(yè)也在積極追趕。日本顯示器公司(JDI)將投資500億日元,于2017年春季在茂原工廠建立6代OLED面板生產線,計劃到2018年每月可生產500萬塊OLED手機屏,參與蘋果公司OLED手機面板訂單的爭奪。今年4月,夏普被鴻海收購之后,宣布將斥資2000億日元投向OLED面板生產線。
于寧寧認為,目前在AMOLED領域,韓國企業(yè)保持領先地位,尤其在中小AMOLED市場,三星以統(tǒng)治性的地位領跑智能手機市場,并將進入iPhone供應鏈。透過積極的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的投資策略,三星有望成為2017年AMOLED iPhone機型的主力供應商。LGD在中小AMOLED的影響力雖然遠低于三星,但為Apple Watch一代的獨家供應商,LGD同樣規(guī)劃有積極的六代柔性AMOLED投資方案,并將與三星一道成為即將上市的Apple Watch二代以及AMOLED iPhone的主力供應商。
“日本企業(yè),尤其是JDI,雖然在LTPS LCD產品技術上占據(jù)優(yōu)勢,但由于在中小AMOLED蒸鍍制程布局不足,目前正在加緊實驗項目,謀求加速六代AMOLED的量產。”于寧寧說,“而臺灣企業(yè)中,盡管友達光電在AMOLED的量產經(jīng)驗上并不遜色,但其受限于新加坡4.5代線的產能及尺寸而競爭力不足,未來會否有六代AMOLED投資將成為友達能否延續(xù)其在AMOLED市場地位的關鍵;鴻海群創(chuàng)體系的AMOLED進展則與夏普的整合進展息息相關,如若進展順利,則將加速鴻海進入蘋果公司面板供應鏈的步伐。”
群智咨詢移動智能顯示市場資深分析師陳麗娟在接受《第一財經(jīng)日報》記者采訪時則認為,目前,AMOLED面板幾乎被三星顯示器、LG Display(LGD)兩家韓國企業(yè)壟斷。2016年上半年深圳天馬及昆山國顯(維信諾)都開始小幅量產AMOLED面板,但由于產能過小,且目前主要處于技術積累階段,距離韓廠仍然有比較大的距離。
“2018年將是中國大陸OLED面板產能大幅提升的階段,到2020年目前所投資的OLED產線均逐步達到成熟量產級別。根據(jù)測算,2018年中國大陸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占全球比重將上升至37%,中國大陸OLED產能供給將慢慢縮小與韓國的差距。”陳麗娟說。
柔性成焦點
比拼的不只是產能,柔性顯示才是競爭的焦點。
陳麗娟認為,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需求龐大,加上屏幕尺寸日益變大,所以輕薄化、柔性化成為趨勢,OLED有可折疊、柔性、可卷曲的特性,因此未來在移動終端市場將比LCD技術更具優(yōu)勢。
截至目前,全球可彎曲的手機主要在三星S6 Edge、S7 Edge上有所體現(xiàn)。中國手機品牌今年也導入柔性顯示面板,如Vivo X play5。
目前在建以及計劃新建的AMOLED生產線,均有規(guī)劃柔性AMOLED產線。據(jù)群智咨詢的數(shù)據(jù),全球中小尺寸柔性OLED產能預計在2017年就會超過剛性OLED產能,這部分的增長主要來自于三星顯示、LGD對柔性面板的加碼投資,2020年柔性OLED產能的占比將高達60%,后面的增長則主要來自于中國大陸面板企業(yè)京東方、天馬、和輝光電等的貢獻。
在于寧寧看來,目前中國大陸的企業(yè)中,和輝光電4.5代AMOED生產線的量產經(jīng)驗最長,并將在中興和IVVI之后,即將加入小米供應鏈,成為目前國產AMOLED的主力供應商。此外,天馬上海的5.5代OLED蒸鍍生產線、昆山國顯的5.5代AMOLED生產線,以及京東方鄂爾多斯的5.5代線都開始步入產能爬坡期,未來良率逐步改善后也將開始逐步供應市場。除此之外,信利光電的4.5代AMOLED生產線也將在今年三季度起開始進行爬坡。
針對未來更具競爭力的的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,于寧寧說,包含上述企業(yè)和華星光電都有相關的規(guī)劃,其中又以京東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項目進度最為積極,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引入日本Canno Tokki六代AMOLED蒸鍍機臺的面板企業(yè)。
和輝光電相關人士告訴筆者,柔性顯示技術是目前市場的熱門話題。和輝光電研發(fā)的6英寸4K柔性AMOLED顯示屏,今年3月在上海舉行的FPD China展會上獲得“創(chuàng)新技術獎”。在5月的CES Asia展會期間,和輝光電還展示了6英寸WQHD柔性AMOLED顯示屏。據(jù)了解,今年和輝光電正計劃在上海的4.5代AMOLED線導入部分柔性產能,預計2017年第二季度量產,新的6代OLED生產線計劃也將在今年底啟動。
京東方副總裁張宇也向本報記者表示,今年京東方推出柔性、可折疊的OLED顯示面板。因為物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便攜式智能移動終端的形態(tài)將會多樣化,除了手機、平板電腦,智能可穿戴產品、智能醫(yī)療等新應用也會出現(xiàn),柔性顯示的需求充滿想象空間。“我們與客戶溝通,大家認為2018年柔性顯示的需求會進一步顯現(xiàn)”。
中國的挑戰(zhàn)
雖然中國企業(yè)奮起直追,但與韓國企業(yè)在OLED技術上的差距仍然明顯,如何才能不再被動挨打?
陳麗娟認為,國內的AMOLED產業(yè)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,大陸AMOLED產業(yè)化進程仍然是任重而道遠。而且,三星、LGD等世界一流的大企業(yè)已投入AMOLED領域多年,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專利,并形成一定的壟斷。對于起步較晚的中國OLED企業(yè),能否在日漸殘酷的競爭中生存、獲利,并保持產品的競爭力,仍是未知數(shù)。
挑戰(zhàn)主要體現(xiàn)在三方面:一是產業(yè)鏈被日本、韓國、美國企業(yè)高度壟斷,中國本土產業(yè)鏈尚不成熟,包括OLED的材料和生產設備,尤其是蒸鍍設備,都依賴進口;二是技術積累、人才積累、專利積累不足;三是柔性顯示技術儲備不足,產業(yè)化速度慢。
不過,近年來國內面板廠積極發(fā)展LTPS背板的LCD面板生產線,而中小尺寸OLED面板同樣也要用LTPS背板,因此為發(fā)力OLED奠定了基礎。
備受矚目的是,5月18日,國家發(fā)改委、工信部印發(fā)了《關于實施制造業(yè)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》,要求重點發(fā)展低溫多晶硅(LTPS)、氧化物(Oxide)、有機發(fā)光半導體顯示(AMOLED)等新一代顯示面板的量產技術,建設高世代生產線;發(fā)展玻璃基板、增亮膜、光刻膠、OLED蒸鍍工藝單元設備部件、蒸鍍設備自動化移載系統(tǒng)等關鍵材料和設備,增強自主配套能力。另外,推動關鍵共性技術聯(lián)合開發(fā)和產業(yè)化示范;布局量子點、柔性顯示等前瞻技術領域。同時,印刷OLED技術已被列為國家“十三五”重點支持的研發(fā)項目之一。
顯然,中國政府正采取積極的政策,刺激OLED產業(yè)的良性發(fā)展。
在企業(yè)層面,中國大陸企業(yè)還想在技術上另辟蹊徑,欲實現(xiàn)彎道超車。中小尺寸OLED領域,中國企業(yè)已在縮短與韓國企業(yè)的差距;但目前,在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領域,仍然由LGD獨家供應,TCL和旗下華星光電在印刷顯示領域積極布局,欲打破韓企壟斷的局面。
據(jù)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介紹,2014年底,TCL、華星光電已聯(lián)合國內多家企業(yè),搭建起印刷及柔性顯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,并以“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”作為該平臺的運營實體。目前,聚華公司已和美國杜邦、日本住友化學、日產化學及美國柯狄等全球頂尖企業(yè)簽訂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多方一起加快印刷顯示技術的研發(fā)及實用化。李東生曾告訴本報記者,TCL希望用三到五年時間來突破印刷顯示技術,這將使大尺寸OLED面板的成本大大降低,“未來我們將像印報紙一樣制造顯示屏”。
此外,最近據(jù)韓國媒體報道,京東方聯(lián)合TCL等9家公司共同投資美國的OLED技術公司Kateeva 8800萬美元。Kateeva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在2008年成立,該公司可以利用噴墨打印技術直接在OLED屏上沉積一層化學物質,制造出來的屏幕可用在曲面電視、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上。這種技術相對目前的蒸鍍技術,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,更有利于制作高像素和高壽命的OLED產品。而此前,三星也曾參股了這家美國OLED技術公司。
于寧寧認為,雖然目前中國中小AMOLED產業(yè)依舊處于追趕的階段,但是相較于過去的aSi(非晶硅)LCD和LTPS LCD投資而言,已經(jīng)明顯縮短了與臺灣地區(qū)及日本企業(yè)之間的差距。對于國內企業(yè)而言,如何在設備就位后盡快進行良率提升,特別是提高蒸鍍的經(jīng)驗,有效供給市場將成為其能否完成彎道超車的關鍵。此外,關鍵材料設備配套和未來柔性相關工藝,也將會是國內企業(yè)所需面對的挑戰(zhàn)。
奧維云網(wǎng)(AVC)顯示產業(yè)鏈事業(yè)部高級研究經(jīng)理崔吉龍則指出,OLED世代會來臨,但不會太快,更新快的主要是小尺寸。小尺寸和大尺寸的工藝相差很大,比如三星在小尺寸方面比較成熟,但在大尺寸上遲遲做不了技術突破。目前大尺寸只有LCD能以幾十萬臺/年的產能生產。所以,未來幾年可能出現(xiàn)小尺寸AMOLED主流、大尺寸LCD主流的局面。
“對應這個局面,中國產業(yè)有充足的產能和技術準備。至少再過5年以上出現(xiàn)OLED絕對主流局面的時候,按照中國大陸現(xiàn)在的投資速度和政策的扶持力度,那時候OLED技術也應該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,不會出現(xiàn)被動挨打、受制于人的局面。”崔吉龍樂觀預期。